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真的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援助,还是有人胡说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在1940年以前的形势是以英苏中为一方,另一方是德意日为一方。

这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虽说这时的陈纳德将军率领飞虎队来华助战,但这是属于民间的一种雇佣行为,跟美国***无关。

此时的美国对于交战中的任何一方,既没有明显的恶感、也没有明显的好感,直到德国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才致使美国的天平开始产生倾斜。

萨姆纳步行者合同,萨姆纳步行者合同到期了吗

但美国仍然没有产生参战的任何迹象,直到在1941年的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才真正的加入战争。

本来,以英苏中为一方和德意日为首的另一方,双方基本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随着美国的加入,交战的天平开始向以英苏中为一方的方向倾斜。

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不仅经济实力相当的雄厚,而且军工生产也是要甩其他国家几条街。

本来是力均势敌的交战双方,应该说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生产工厂,它的加入使同盟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随着美国的加入,以中国、英国和苏联为首的同盟国家得到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美国的参战,让在战争中艰难度日的中苏英三国挺过了最难熬的时刻,特别是苏联。

这话问的,苏联不光得到了欧美援助,而且没少拿。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了在当时价值480亿美金的战争***,其中英国拿了313个亿,苏联拿了110个亿,英国拿的是最大头,而苏联则是第二。

这个《租借法案》是罗斯福总统时期的一个法案,最初只有英国和中国参加了,其实就是一个战时卖东西的协议,苏联是后来加入租借法案的,英美也是在苏联加入之后,开始对苏联进行援助的。要明确一下,这个援助,其实也是要花钱买的,都是要用真金白银去换,而不是空手套白狼,不是无偿援助,美国也正是通过这个发战争财的,当然了,也有赖账的。

美国对于苏联的援助分为五个阶段,总共签了五个协议,去进行援助。援助苏联的物资,从1941年6月开始运输,只要是打仗能用的,统统往苏联运。

而1941年和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候,英美的援助其实根本不够用。从1941年6月到年底,苏***共得到36万吨物资,里面包括645辆坦克和915架飞机,而这会儿苏军总共接收了5400辆坦克和8200架飞机,英美援助根本不够用。也就是说,莫斯科保卫战,其实是靠苏联自己打赢的。

1941年苏联得到的援助占总数的2.1%,1942年的占14%,而这两年是苏德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战役都是靠苏联人自己挺过来的。也就是说,这会儿,苏联顶住了德国人的进攻,至少能保证不输了。而1943年开始,局势逆转,美国已经完全投入战争状态了,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抵达了。当然,这里面也有英美观望苏德战场的战局的因素,万一没顶住,这租借法案里租借出去的东西,可就完全赔进去了。

美国提供给苏联的物资,里有447万吨食物,这点保证了苏联大兵饿不着。还有大量机械设备,保证苏联军工厂的产能,34万吨爆炸物,80万吨有色金属,这些保证了苏联的原材料。而更重要的是1981辆机车、42万辆各类汽车,这些东西都是1944年苏军在反击过程中的重要保障,这些东西远比苏联自产要多,没这些东西,苏联根本没法反击。

英美的物资支援,是保证苏联能够打到柏林的重要***。没有这些东西,苏联顶多能在1942年顶住德军的基础上,在1947年将德军赶出苏联,而代价就是损失五成人口和全部国力。而有了这些物资,苏联则在1944年将德军打了出去,1945年则打到了柏林。

美国的援助最多的是给了英国,如果美国和德国结盟了,英国立马就得投降。但是这样做,显然对美国不利,美国完全可以通过支援盟军,然后让他们去打,欧洲打个破败不堪,而且又都欠他钱。美国就是这样通过战争,走上巅峰的,削弱了欧洲,自己又发了财。

苏联卫国战争曾得到过美国在物质上的援助,这是事实。九十年代小学历史书上就曾提到过这事。

中国、苏联、美国在世界反***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否认其中任何一国的作用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1941年6月22日,战争狂人希特勒大手一挥,启动了酝酿已久的“巴巴罗萨***”,数百万德军开始进攻“东方的红色巨人”—苏联,为了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希特勒将德军分为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三个集团军群。

虽然当时苏联经过三个“五年***”的发展,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苏联方面由于战争动员不足,在纳粹“闪击战”的疯狂打击下,苏联红军不断丢城失地,“闪电战”所取得的“光辉战绩”彻底亮瞎了斯大林的眼睛。从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在短短18天的时间内,苏联就损失了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00门大炮,更有30万军人沦为俘虏,截止到1941年底,苏联方面已经丢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0%的工业产能、损失了至少400万军队,甚至在战争爆发前期紧急储备的5000万吨粮食也有3/4落入了德军手上。苏联方面为了保存己方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命令前方部队拼死抵抗纳粹的铁蹄,另一方面,苏军则紧急动员后备力量,将工业设备紧急转移到了远离前线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为苏联后来发动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压缩了农业的发展空间。长久以来,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老、大、难”的问题,在战争爆发后,苏联虽然可以快速转移大量的工业设备,但是前方肥沃的农田却无法被带走,这对于苏联本就孱弱的农业而言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民以食为天”,士兵一旦填不饱肚子,很快就会不攻自破。虽然在二战爆发前,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西方的资本主义阵营相互看不顺眼,但是唇亡齿寒,一番苏联被攻陷,那么苏联丰富的自然***必然会使轴心国的势力急剧膨胀,到时候不管是谁都难逃被纳粹蹂躏的厄运,此刻正在饱受纳粹铁蹄蹂躏的英国与一直“躲”在后面看热闹的美国都深刻的意识到:决不能让德国占领苏联,无论如何都必须保住苏联。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援助物资大体上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是“地上走的”,例如:各种军用卡车、***等,在卫国战争期间,仅仅美国就向苏联提供了1239辆轻型坦克、4957辆重型坦克、2000门自行火炮、1104辆装甲车、47728辆吉普车在内的大量军需物资,此外还包括32万吨***、35779部电台,美国为苏联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支持。

第二类是“天上飞的”,例如:飞机、航空设备等,根据粗略估计,在卫国战争期间,美国总共为苏联提供了14018架各种类型的作战飞机,西方国家还为苏联提供了数量众多的无线电设备,用于改进苏联空军航空设备落后的局面,西方国家的援助成为了苏联航空工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推手。

第三类是“海上游的”,例如各类军用舰艇、民用舰艇。在卫国战争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10艘远洋游轮、90艘货船、20艘拖船、175艘鱼雷艇77艘扫雷艇,另外苏联还向美国租赁了672艘舰船。欧美国家对苏联的援助为苏联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海上长城”。

第四类是“嘴里嚼的”,粮食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急需的援助,粮食虽然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不能够直接上阵杀敌,但是粮食却是巩固苏联大后方的重要物质基础,毕竟“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嘛!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苏联是靠着欧美的大力援助才能够打赢卫国战争”的言论甚嚣尘上。诚然欧美国家的援助对于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管是“天上的的”、“路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它们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价值关键在于使用的人。如果苏联士兵没有钢铁班的意志,苏联决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像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一样,纵然拥有全副的美式装备又如何!***内部***成风、军纪涣散,最后还不是被人民***的“小米加步枪”打的溃不成军,所以人才是左右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欧美国家对于苏联的援助,也并不像某些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无私”,更多是出于“唇亡齿寒”的担忧,而不是单纯的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最好的证据就是在二战结束以后,东西方立马进入到“冷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