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了儿子的手机,他哭得很伤心,我该怎么办?

在这个问题下100多字的描述里,我仿佛看到一个13、4岁的少年压抑、难过的样子,不由得心生同情。这位家长描述儿子非常听话,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本身属低需求性情;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懂得体恤父母,所以对父母多顺从。

我相信家长有很多理由收走孩子的手机,可奇怪的是家长难道没有想过,孩子除了学习、写作业外,他还能干什么?收走他的手机,你又不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建议给他,你让他对着天花板和墙壁发呆吗?


同时我还有个疑问,这个长***,家长除了做家务以外,其余时间在做什么?是打发时间呢?还是提升自己?如果是提升自己,比如读书甚至在写作,大可推荐几本适合的书给孩子,或者和孩子观赏几部好电影,如此一来,谈资就有了,大人和孩子都不会感觉无聊憋闷。

小熊乒乓球赛,小熊乒乓球赛事视频

家长在描述孩子被收走手机后的反应是“哭得非常伤心”,显然孩子对手机寄托了情感、产生了心理依赖,就像是雇主赶走了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保姆差不多,手机满足了孩子的部分心理需求,在孩子心里,手机如同伙伴儿一般。

普通人的一天醒着的时候无非三件事,一是完成任务:或上学或工作或做家务;二是提升自己:或学习或读书或运动;三是休闲***:取悦自己,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也不一样。


这个孩子既顺从听话又爱玩儿手机,说明他平日里活动圈子很小,也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学习之余除了玩儿手机,也想不出该干啥了。

我的建议:

1、尊重、信任孩子,手机是给孩子买的,孩子的物品,理应由他自己保管,很多孩子在上了大学以后撒欢儿的玩游戏,甚至沉迷游戏到退学的地步,和孩子在父母身边被严控,一旦离开管控就无法自控有很大关系。

2、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喜好,给孩子提供相应支持。

3、学习并不是死板的听课、做作业、考试。学校学习是任务,读书思考是提升,对感兴趣的事物研究探寻是爱好,学习的内涵外延相当精彩,拘泥于功利性学习的想法无疑会局限人的认知。

手机是不能给的。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首先家长要一生作则,帮助孩子克服掉玩儿手机的习惯。家长不能时刻盯着手机,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自己也得学习,也得充实自己。让孩子看到家长不玩手机,在努力学习,孩子也就会被家长的精神所感染,放下手机努力学习。

其次给孩子制定规则,玩手机是有限制的。处在现在这个高科技时代,一次也不让孩子玩手机也不可能,所以要给他制定规则。比方说认真学习60分钟,就玩10分钟手机。

再次家长的立场要坚定,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因为孩子哭就可怜,就心软,就失去底线。孩子错了要教育,给他讲明利害关系,孩子虽然这时看着委屈,等他缓过神来知道道理了,会感激咱们一辈子的。

总之手机是不能给的。它能摧毁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能让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失去学习的动力;它更能毁坏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这个信息时代基本人手一台手机了、手机支付 手机办公 手机购物,基本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在家父母要避开孩子玩儿手机本就不易、再则疫情把所有人都困在家里了要避开就更难了。既然是无法避免的加以控制就好了,又何必完全杜绝?

况且你孩子之前本来就已经经常在玩儿手机了,你突然就拿走了他最心爱的玩具叫他如何接受?换了你你能接受吗?

信息时代适当接触一些电子产品并没有什么坏处,还不如跟孩子约定一下玩手机的时长。合理的安排学习与游戏时间劳逸结合嘛。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的多样化功能使手机成为我们了解外部信息获取大量***的一个主要媒介。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信息的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适当使用手机并没错。关键是正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手机的使用也会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学生阶段,主要精力时间要放在学习知识文化上,毕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代总要胜过一代。尤其知识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更希望儿女好好读书,知识改变命运。

儿女不听一味玩手机而荒废学业,做父母的要讲究方式方法,恩威并施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既动之以情也晓之以理。也不必视手机如洪水猛兽,完全排斥儿女的使用。尽量时间上控制好学习和手机***,约法三章。同时父母自己也要约束自己手机***的时间。父母坚持控制又以身作责,孩子是会接受的。语言交流上一定要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友好交流沟通,绝不可以气急败坏暴燥如雷斥责,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与儿女沟通是门艺术。儿女的成长发展存在很多变数和可塑性,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循序渐进,淳淳教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