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其诗名:《柳枝词》,作者:刘禹锡(唐朝诗人),主题:相思。首句点明季节(春季),次句交待地点(旧板桥),第三句叙事(与美人相别),末句抒情(恨)。最大亮点:表意含蓄。“相思”二字藏之无形,触之可及,明知“爱”,偏说“恨”。非诗家炉火纯青者莫属。
这首诗我虽然没看见过,但他在二十年前为首的革新派曾***地打击了以宦官集团为主的守旧势力遭到残酷的镇压大冤案,刘禹锡被勒令限期到贬地郎洲当時老母有病,妻子刚死,孩子又小,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折磨,加上这南國边城的荒涼"举目殊俗,无可言者"他感到难言的悲苦,正在这時他遇到了一个出奇的女子就是当時著名的歌妓泰娘,那是在沅江上一个秋天的傍晚,刘禹锡象往常一样沿着江边,到离家不远的招屈亭听俚歌,招屈亭是为记念屈原修建的,当地人,经常聚在这里唱歌跳舞,刘禹锡无事也常到这里,当他快到亭下時,听到亭内一个女子的歌声,那歌声浑厚圆润悠扬深沉,他快步走上亭來,见一个京师打扮的女子在为乡人引吭高歌,看起來已近中年,但却具有少女般的纯真,活泼,又有成年人的端庄,稳健,在她那坚毅高雅又略带忧怨的脸上,闪耀着一双多情而又明亮的眼睛,她见刘禹锡到來,停止歌唱,向前施礼,说:刘大人万福,禹锡记起來韦应物当年从苏州带回个年少美丽歌妓,不过韦应物死后为蕲洲刺史张公子所得,后张公子受诬遭贬去年已去世了,刘禹锡听了泰娘这番议论,不由一怔,这个纤弱的女孑竞发出如此豪语,虽然不幸却仍然乐观,自己初次受贬这样心灰意冷,相比之下我竞不如一个歌妓,泰娘却有大鹏之志,禹锡把自己的古琴送给泰娘,从此泰娘就成了禹锡座上的常客,禹锡不仅是泰娘的知音,而且是《竹枝》的作者和歌者。
沅江流水送走了九个春秋,终于奉沼回京,行前他劝泰娘和他一起回京,泰娘决然不肯,她说梁园虽好,不是我这样歌妓久住之地,禹锡无法只得与她告别,临行前秦娘捧着禹锡送给她的古琴前來送行,古琴增加了一个泰娘亲手绣的琴罩,泰娘说贱妓无以为赠,把这米师傅送你的古琴送还给大人,让这弦上《九歌》,《竹枝》的佘音,伴随大人宦途吧!"禹锡沉吟片刻,拿出他连夜写的巜泰娘歌》说:我也没有什么可留给你,以此拙作略表我的心情吧,说着高声朗读起来,当读到"安知鹏鸟座隅飞"時,泰娘苦笑着说:"也许从此就不再向座隅了,禹锡说"但愿你能向云天飞,就这样俩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回到京城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一幅美景浮现在我的眼前:回想二十年前,春天的小河边。河水涨了,清清的江水抚模着河岸,沿河的柳树,柳条绽开了新叶,暖暖的春风吹拂着万千柳条,轻拂着我们的脸面。我们漫步在柳树河边,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向往,谈论着未来,谈到兴浓处,不知不觉,唱起歌来。太阳己移到了西边,我们不得不在板桥上分手,互道珍重,幻想重逢的时节!
造化弄人,自从分手以后,男方因故离开了家乡。女孩如约来到板桥的时候,不见男孩的踪影。她到处打听寻觅,却不知男孩的任何消息。万般无奈之下,女孩只好听从媒婆的介绍,结婚成家生小孩,成了贤妻良母。
二十年后,男孩已到了中年,当他再次来到板桥时,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女孩了,也打听不到女孩的任何消息。一个恨字,到底是恨自己还是恨女孩呢?恐怕还是恨自己吧。如果不是自己受到羁糜,能成为这个样子吗?男方只好长恨一声,毕竟人到中年,由天所赐,也要成个家吧!
还好,老天爷还算公平,男方找到的女人,各方面也还过得去,仿佛是前女友的翻版,这样,男方与他结婚的夫人,也算平平安安地过了下来。
唐朝刘禹锡写的这首七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了同样的演绎。
春江依旧板桥新,人老珠黄忆前情。
若无心迹归明月,红尘路上少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