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NBA2017-2018赛季各球队的实力?
联盟中一直是西强东弱的情况。西部中的热火拉来了保罗,实力增强不少;雷霆组成了乔治、保罗、安东尼三巨头,但替补比不上其他球队;上赛季冠军队基本保持了夺冠阵容,实力还是联盟中顶尖的;凯尔特人有欧文,球队更好的协调;而作为联盟中一直是夺冠热门的黑马,如果伦纳德养好伤了,加上波波维奇的战术,对于勇士而言一定是块难啃的骨头。
北京时间11月20日,NBA官方公布了最新一周的球队实力榜,波士顿凯尔特人本赛季首次登顶,勇士、火箭紧随其后,费城76人队上升7位来到第11名,取得四连胜的骑士位列榜单第13位。
1、波士顿凯尔特人 15胜2负 上周第2
节奏:98.9(20)进攻:103.2(21)防守:95.9(1)净胜:+7.3(3)
凯尔特人一直让他们处于输球的边缘并且拒绝最终输掉比赛。在他们过去的15场比赛中,绿军在其中的10场比赛中在最后的5分钟时间里分差都小于5分,过去五场比赛中的三场更是最后5分钟落后最少16分。但是最终他们都赢下了比赛,将勇士每回合得分限制在1分以下可以说是排名联盟第一防守球队的最好证明。但绿军的进攻仍然不太稳定,好在杰伦-布朗在上周完成爆发(他的挚友***身亡)激励和鼓舞了全队。他在禁区外的的有效投篮命中率高达60.4%,与上赛季45.5%形成鲜明对比。
2、金州勇士 13胜4负 上周第1
节奏:104.5(5)进攻:114.5(1)防守:101.4(5)净胜:+13.1(1)
在上周对阵绿军和76人两场跨度41分钟的时间里,勇士队被对手打出了74-117的进攻波,他们的命中率仅为41%,其中65%的投篮出手都来自于禁区外,同时15比74的罚球比也排名联盟第29位。勇士是联盟中最好的跳投球队,但他们比上赛季更加依赖这一得分手段了。只有达拉斯小牛外线出手占比要高于他们。斯蒂芬-库里的罚球率较上赛季有所增长,但杜兰特的这一数据则下滑,克莱-汤普森更是成为联盟至少出手100次的170位球员中罚球率倒数第三的球员。
3、休斯顿火箭 13胜4负 上周第3
在你去过的城市中,哪座城市的交通体验更好?
我去过的城市中,我觉得香港的交通体验算是最好之一了,可能是地方不大的原因吧!它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为比较完善,可覆盖每一角落。
较为便宜的,可说是只有香港岛才有的电车(香港人称之为叮叮);从筲箕湾到上环,全程才2元港币,是全香港最便宜及最有历史的公共交通公具。
另外比香港其它公共交通公具便宜的,可就是公交(巴士)了,它有很多不同的路线,遍及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离岛。价钱从三块多港币到去香港国际机场45元港币。
接著就是附助的小型巴士(小巴)
,它有固定的路线,比较方便居民。
香港地铁线
和铁路线共有十条,走遍香港岛、九龙半岛以及新界,班次最快两分钟一班,又不会堵车,时间快又有把握,是香港较为拥挤的公共交通公具,每逢上、下班,在几个热门的转乘站非要等上两、三班次才能乘搭上!
至于新界,就有轻铁路线,把新界的屯门及元朗连接上。
到处都可以到达的,就是较为昂贵的出租车(的士),舒适、一般可以招手即停,把你送到目的地门囗。
如果不想乘坐过海底隧道的巴士或地铁,可以选择较为浪漫的渡轮,可以欣赏维多利亚港的两岸风景。去香港几个离岛,如南丫岛、长洲等,都要坐渡轮。
香港有很多不一样的交通公具,可让你慢慢去体验不同的感觉。但就是在繁忙时间人比较拥挤!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话题。
交通体验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部分,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出行难、堵车等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大城市、小城市几乎无一幸免。
对于普通人而言,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是解决出行的重要工具,在我看来,对于去过的城市交通的体验,要说感觉最好的,应该是上海,因为上海具有完善的交通条件、具有成熟的乘车文化。
首先,上海是国内第一大城市,经济发达、基础条件好,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极大,从硬件方面自然就有相关的配套措施跟上。
记得30多年前在上海上学,我们的出行全靠公交车。在上海,不管是市中心,还是离城较远的郊区,都有公交车到达,只不过需要多花费些时间、多倒几趟车罢了。应该说,上海具有最密集的公交车网络,覆盖了全市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
近20年来,上海的地铁线已经排列到了10多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为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上海的公共交通条件又有了非常巨大的改变,更加现代化了。
其次,在上海,乘公交车、乘地铁是大部分人每天的必修课,人们对于公交车文明、地铁文明已有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和习惯,具有明显的上海特征。
记得我们上学时,上海的公交车还不是无人售票,每辆公交车上都会配备1个或2个售票员。乘客上车后通常都会根据自己乘车的远近互相调换着位置,记得在上海乘公交车时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调一调”。即使是在很拥挤的车厢,人们都会有这样约定俗成的互换。
如今城市里的公交车基本上都是无人售票、前上后下了,可我还是记得在上海乘车时自然形成的上下次序,或许,这应该是“前上后下”最初的版本。
还有一个关于上海公交车的深刻记忆。通常乘公交车的人很多,但都在站台上排队候车,有佩戴红袖标的老头、老太们在维持秩序,记得排队分为两列,一是排座位的、二是排站位的,分别依次上车。
今年年初我去了一次台北,对于当地的“捷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铁)印象深刻。
可能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关系,上海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在国内这是国际上都可圈可点。但即便这样,到了台北乘坐捷运时的体验,还是让我给这个城市的印象加了不少分。
首先,台北捷运的车厢和上海地铁的车厢长得差不多。所有的站点会标识在车厢顶端两侧,每一站到站时变色的指示灯,会提醒乘客休息上下车。
台北的捷运网络覆盖面积很大,几乎每一个景点的附近,都能找到相关线路回家。
其次,台北捷运没有上海地铁那么挤。当然,台北的人口数量和上海没得比。但一想到上下班,不用人推人地挤上挤下,乘车体验自然上去了。
最后,为了保证乘客有序上下车,台北各个车站会划分不同方向的排队指示标志。让游客感觉这个城市更文明,也比较有规划。